拐过一道山梁,又拐过一道山梁。穿过一条小巷,又穿过一条小巷。太阳偏西的时候,我们终于来到了这个大山脚下的小山村。来看望一位年迈的母亲。
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:五年前她的儿子及儿媳被一个犯罪分子杀害了。因为证据上的原因,犯罪分子没有被处以极刑,而被判处死缓。老母亲的心被深深的刺痛了,杀人偿命,欠债还钱,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,而且,竟是两条人命,犯罪分子居然还活在世上。老母亲不理解,一次次去省、市的司法部门上访,然而,因证据原因判决依然如故,老母亲的心碎了……
我们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带着上级法院的委托来看望这位母亲,同时也做好案后释法工作。
这是一处座北朝南的院落,院门开着,三间北房,两间偏房,院子收拾得干净利落,我喊了声“家里有人吗?”这时,从房内走出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,蓝袄、黑裤、戴着一顶用毛线织成的圆形小帽,一双眼睛,显得慈祥、深遂,满头白发见证了老人饱经沧桑的岁月,一问,才知道老人已八十一岁的高龄了。
老人见到我们,很宽厚地说:“你们这是第三次到我家了,我都不好意思了,唉,我实在是不愿给政府找麻烦啊!可是,每当夜晚我一闭上眼睛,想起儿子我就揪心啊!”两行浊泪从老人眼中滚落。
我们随老人来到里屋,里屋收拾得很整洁。把我们让座到沙发后,老人又端来了一盘花生,一再地让我们吃。
短暂的沉默。
我知道,在血的事实面前,任何美丽的语言都是苍白的。沉默过后,我不知道用什么话来打破这尴尬的局面,老人似乎看出了我的心迹。
“唉,你们也不容易!”接着老人就给我们絮絮叨叨地说了起来。“我知道你们有难处,我的老人是解放前的老党员,打鬼子的时候,老人们就经常说:不要忘记共产党,不要给政府找麻烦,是共产党让咱们翻了身。抗战时,我老伴哥三个都参了军,我老头子比我大六岁,在晋察冀给首长当警卫,一次伏击,在野外爬了三天三宿,落下了个腰腿疼的病根,这不前几年走了。你们不要看我上了年纪,给我说那些大道理,其实不用说我都懂,我不会在政府开会啊、办事的时候给政府起腻、犯混,那不是咱山里人的性格。”
听完老人的叙说,我思绪难平。我反复掂量着老人的话,那不是山里人的性格。山里人是什么性格?山里人的性格是纯朴善良、是干脆利落、是胸怀坦荡荡,是走过山梁不回头,千斤压担不弯腰,像大山那样雄伟、刚毅、宽厚、挺拔。
有了老人家的宽容和理解,接下来的谈话显得融洽了许多。我们反复向老人说明案件判决依据,在事实与法律面前,只能面对现实,做出如是判决,虽然这对老人家感情上是一种伤害,但也包含了我们深深的无奈和遗憾。法律毕竟是严肃的,现在,我们唯一能做的,就是协调有关部门,从生活上、经济上给予老人救助。
老人静静地听着,表情平静。我知道那平静下涌动着悲痛哀伤的暗流,我等待着她的发作。
老人站起来,长长的叹了口气,沉思了良久,终于,慢慢地说道:“就依你们吧!”
不知为什么,我对老人一下子变得肃然起敬,我似乎看到了老人那种为家、为国、为儿女的博大胸怀!
在三十多年政法工作生涯中,我曾看到过无数起残不忍睹的案例,遇到过形形色色的当事人,有的为了一些小事而锱铢必较,为了一些个人的利益而“不屈不挠”,与这位普普通通的母亲相比,我懂得了什么叫伟大与慈祥,真诚与善良,做为老人谁不希望老有所养,谁不希望儿孙满堂。然而,在这突如其来的打击面前,老人表现了异乎寻常的宽容与理解。
太阳快要落山了,我们与老人告辞,老人坚持把我们送到小巷的尽头,在夕阳的余辉里,老人的身影也渐渐地模糊了。
走了一程,回头望去,那座雄伟的大山巍然屹立在我们身后,显得那样的高大、挺拔。